2-氯苯亚甲基丙二腈 (请以英文为准,中文仅做参考)
2-(2-Chlorobenzylidene)malononitrile
<
>
标准纯度 | 包装 | 价格 | 上海 | 深圳 | 天津 | 武汉 | 成都 | VIP价格 | 数量 |
Loading...
|
||||||||
产率 | 合成条件 | 实验参考步骤 | ||||||
99.5% | Stage #1: at 20 - 30℃; Stage #2: at 50℃; |
实施例1将水(5000ml)置于装有温度计,压力平衡漏斗和磁力搅拌器的三颈圆底烧瓶中。向其中加入丙二腈(660.6g,10摩尔),然后在不断搅拌下加入哌啶(10ml,0.1摩尔)。在连续搅拌下通过压力平衡漏斗缓慢加入2-氯苯甲醛(2108g,15摩尔)。在加入2-氯苯甲醛的过程中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保持在50℃。过滤由此得到的白色结晶固体CS,然后在真空(25mm)下干燥。过滤白色固体后得到的母液通过与上述相同的方法再循环用于制备CS十次。将10次循环后得到的母液放入三颈圆底烧瓶中,加入250g氢氧化钠,将混合物回流4小时。将混合物冷却至25℃并在分析后,将流出物在市政排水系统中处理掉。 CS的产率和'纯度> 99.5%,熔点为92-94℃(报道为mp 94℃)。 | ||||||
99.9% | for 1 h; | 一般程序:在碱催化的醛和亚甲基化合物的Knoevenagel缩合中评价制备的材料的催化活性(方案1)。 在典型的试验中,将醛(2mmol),活性亚甲基试剂(2mmol),催化剂(20mg)和DMF(1mL)在25mL圆底烧瓶中混合。通过薄层色谱监测反应(TLC)。 反应后,将混合物离心以回收催化剂。 使用配备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AB-FFAP毛细管柱(30m×0.25mm×0.25m)的Agilent Technologies 7820气相色谱仪分析反应混合物。 使用联苯作为内标确定醛的转化率。 所有产物均通过Agilent 6890-5973 MSD GC-MS设备分析,并通过1 H NMR确认。 在使用四甲基硅烷(TMS)作为内标校准的INOVA-400M(Varian)仪器上于25℃记录1 H NMR光谱。 | ||||||
99% | at 60℃; for 1 h; | 一般步骤:在典型的方法中,将醛(1mmol),丙二腈(2mmol)和合成后的催化剂(0.5mol%)在底部烧瓶中在60℃下搅拌1小时。 通过GC和1H NMR光谱分析产率。 | ||||||
97% | With guanidine supported on magnetic nanoparticles Fe3O4 In water at 20℃; for 1.50 h; Green chemistry | 一般步骤:将MNPs-胍(0.005g,0.39mol%)加入丙二腈(0.066g,1mmol)或氰基乙酸乙酯(0.113g,1mmol)和醛(1mmol)的PEG /水= 1:1(2ml)混合物中。 然后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适当的时间。 TLC监测进展情况。 在反应完成后,通过暴露于外部磁体(5s内)将催化剂与产物分离。 滗析反应混合物并用(3×5ml)乙醚萃取。 在减压下蒸发乙醚,得到纯产物,产率为94-98%。 | ||||||
96% | With ZnO/Al-SBA-15 (40) In ethanol at 20℃; for 2 h; Green chemistry | 通用方法:在典型的缩合反应中,将催化剂ZnO / Al-SBA-15(40)(0.02g)加入到相应的醛(1mmol)和丙二腈(1.2mmol)的乙醇溶液中(3)毫升)。 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规定的时间,直至用薄层色谱(TLC)以4:20的乙酸乙酯/己烷溶液比监测起始原料的完全消失。 通过过滤分离催化剂。 产物在乙醇中结晶,不需要进一步的纯化方法。 通过IR,1H-NMR和质谱确认产物的结构,并与通过报道的方法制备的真实样品进行比较。 下面给出了典型产品的选定数据。 | ||||||
96% | With ruthenium-carbon composite In ethanol at 20℃; for 15 h; | 将7.029g(50mmol)邻氯苯甲醛(I-7)和0.5g(5摩尔量Ru(I-7)Ru / C催化剂)加入到反应烧瓶中.3 .303g(50mmol)丙二腈 (II)将100mL乙醇在室温下搅拌15小时。 以下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。最后,得到9.053g固体,收率为96.0%,GC-MS纯度为98.0%。 | ||||||
95% | at 20℃; for 0.33 h; | 通用方法:在20mol / ml DES的存在下将苯甲醛(1mmol)和氰基乙酸乙酯(1mmol)一起混合,然后在室温下搅拌。 在反应完成后(通过TLC监测,溶剂系统:乙酸乙酯和石油醚),将水(2mL)加入混合物中。 过滤产物,将固体在60℃下真空干燥10小时。 得到高纯度的所需产物,不需要进一步纯化。 通过使用旋转蒸发器除去水层来回收低共熔溶剂。所有产物仅具有E-几何形状,并且在NMR中没有检测到Z-几何异构体。 | ||||||
94% | With diethylenetriamine immobilized on magnetic Fe3O4 nanoparticles (DETA-Fe3O4) In water at 70℃; for 0.42 h; Green chemistry | 通用方法:将醛(1mmol),活化的亚甲基化合物(1.05mmol)和DETA-Fe3O4(10mg)在水(2mL)中的混合物在70℃下搅拌。通过TLC监测反应进程(丙酮:n- 己烷,3:7)。 在表2和3中规定的时间后,使反应物料冷却至室温。 将乙酸乙酯(3×5mL)加入到反应混合物中,并通过外部磁体分离催化剂。 减压蒸发乙酸乙酯,得到粗产物。 将得到的粗产物进一步从乙醇中重结晶,得到纯的最终产物。 | ||||||
93% | With IRA-96 anion-exchange resin In ethanol at 25 - 30℃; for 0.25 h; Sonication; Green chemistry | 一般步骤:将醛(10mmol),活性亚甲基化合物(10mmol),0.20g / 0.01mol树脂与2mL乙醇的比例加入10mL玻璃反应器中。 玻璃位于超声波清洗器的最大能量区域,并且在室温(25-30℃)下使用水的添加或除去来控制水浴的温度。 每次试验后,过滤反应混合物以回收催化剂。 然后用热乙醇(10mL)洗涤。 然后,取出样品并通过GC分析以确定反应的产率。 | ||||||
93% | at 20℃; for 0.13 h; Green chemistry | 通用方法:将3-(4-氯苯基)-1-苯基-1H-吡唑-4-甲醛(1.0mmol)和丙二腈(1.0mmol)在丙-1,2-二醇和水的混合物中搅拌(4mL和 分别得到2.5mL,8分钟,得到浅黄色固体,过滤并干燥。用乙醇-DMF混合物重结晶,得到纯的2 - [(3-(4-氯苯基)-1-苯基-1H-吡唑-4] - 亚甲基]丙二腈。采用类似的方法,分别在2-6小时内由相应的醛和2-氰基乙酸乙酯和2-氰基乙酰胺合成均/杂芳基丙烯酸酯和丙烯酰胺。 | ||||||
93% | With 1,2-ethanediammonium 3-hydroxypropane-1-sulfonate In neat (no solvent) at 60℃; for 1 h; Green chemistry | 通用程序:将[(EDA)(HPS)](10mol,0.0340g)在无溶剂条件下于60℃在搅拌的醛(1mmol)和活性亚甲基化合物(1.2mmol)的混合物中加入。 将反应混合物搅拌适当的时间(表2)。 通过TLC监测反应进程。 反应完成后,将温热的乙醇(5mL)加入到反应混合物中。 过滤有机催化剂并用温乙醇(2×10mL)完全洗涤,然后在室温下干燥。 减压蒸发剩余溶液中的溶剂,得到粗产物。 通过在含水乙醇中重结晶获得纯产物。 | ||||||
93% | at 20℃; for 0.03 h; | 一般步骤:在研钵中,取出相应的醛(1.0mmol),各活性亚甲基部分(氰基乙酸乙酯/丙二腈乙酯)(1.1mmol)和固体乙醇钠(15mol%)的化合物,用研杵研磨2-5在环境温度下最小。将蒸馏水加入反应混合物中,过滤搅拌后得到的固体,用水充分洗涤并真空干燥。从aqueousethanol重结晶得到分析纯的目标分子,芳基/杂芳基/脂族丙烯酸酯和腈。报道了大多数合成的化合物,并将它们的物理和光谱数据与文献/真实样品进行了比较。化合物的物理和光谱数据,3(1,3-二苯基-1H-吡唑-4-基)-2-氰基丙烯酸乙酯(11),3- [1-苯基-3-(4-甲基苯基)-1H-乙酯吡唑-4-基] -2-氰基丙烯酸酯(12),3- [3-(4-溴苯基)-1-苯基-1H-吡唑-4-基] -2-氰基丙烯酸乙酯(13),2- [ (3-(2-氯苯基)-1-苯基-1H-吡唑-4-基)亚甲基]丙二腈(27)和2 - [(3-(4-甲氧基苯基)-1-苯基-1H-吡唑-4 - 亚甲基]丙二腈(28)如下所述。 | ||||||
92% | With iron-doped single walled carbon nanotubes In neat (no solvent) at 80℃; for 3.50 h; Green chemistry | 一般步骤:将所需的羰基化合物(1mmol)和丙二腈(1mmol)加入到Fe / SWCNT(0.05g)中,并将混合物在80℃的油浴中加热一段时间,根据需要完成 反应(通过TLC对丙二腈监测,用CH 2 Cl 2作为洗脱剂,KMnO 4作为染色)。 然后用EtOAc(4×10mL)洗脱固体物质并离心以分离催化剂。 蒸发溶剂提供相应的实际纯产物。 | ||||||
92% | With potassium hydrogen phthalate In water at 20℃; for 0.25 h; Green chemistry | 通用方法:将芳基醛2(1mmol),丙二腈或氰基乙酸乙酯3(1mmol)和5mol%KHP的蒸馏水(5mL)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。 反应完成后,通过简单过滤分离固体产物并用水(4mL)洗涤。 蒸发滤液以除去水并留下催化剂。 将相同的催化剂用于后续反应。 通过将它们的光谱数据和物理性质与最近的论文[144,146,150,153]中可获得的那些进行比较来确认已知产品的身份。 | ||||||
92% | With 1-butyl-1,2,4-tri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 In ethanol; water at 70℃; for 0.17 h; | 一般程序:向10mL烧瓶中加入1:1的水和乙醇(2mL),苯甲醛(1.06g,10mmol)和丙二腈(0.66g,10mmol)的混合物。 向该反应混合物中缓慢加入离子液体催化剂1-烷基-1,2,4-三唑硼酸四氟硼酸盐(10mol%)(烷基=丙基和丁基)。然后用油浴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70℃。 通过薄层色谱(TLC)监测反应过程。 反应完成后,将混合物冷却至室温,过滤分离形成的沉淀物。 将残余物用正己烷(5mL×2)洗涤,并进一步在空气中干燥,得到缩合产物。 | ||||||
92% | With N,N,N′,N′-tetraethyldiethylentriamine supported on boehmite nanoparticles In water at 20℃; for 1.25 h; Green chemistry | 通用方法:将醛(1mmol),丙二腈(1mmol)和TEDETA(at)BNP(0.024g)的混合物在室温下在水中搅拌,并通过TLC监测反应进程。 反应完成后,过滤分离催化剂,用乙酸乙酯洗涤,产物用乙酸乙酯萃取。 将有机层用无水Na 2 SO 4(1.5g)干燥。 最后,蒸发有机溶剂,并以良好至高产率获得产物。 | ||||||
90% | With Fe3O4SiO2NH-NH2-PW nanoparticles In water for 0.20 h; Reflux | 通用方法:将含有芳香醛(1mmol),丙二腈或氰基乙酸乙酯(1.2mmol)和Fe3O4SiO2NH-NH2PW(0.030g)的水(4mL)混合物在回流下搅拌足够的时间(表4)。 通过TLC监测反应进程(洗脱液:正己烷/ EtOAc,2:1)。 反应完成后,加入5mL EtOAc,用外部磁体分离催化剂。然后,用EtOAc(3×5mL)萃取产物,用无水Na 2 SO 4干燥。 蒸发EtOAc后,将粗产物从EtOH中重结晶,得到极好的固体产物。 | ||||||
90% | With copolymer of allylamine and epichlorohydrin (11 molpercent) In water at 20℃; for 0.67 h; Green chemistry | 通用程序:向10mL圆底烧瓶中加入羰基化合物(1mmol),活性亚甲基化合物(1mmol),S-4(12mg和20mol / l底物)和水(3mL)。 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。 将悬浮液在室温下搅拌表4中所示的时间长度。使用正己烷-EtOAc(5:1)作为洗脱液,通过薄层色谱监测反应进程。 完成反应后,反应混合物在圆底烧瓶中固化。 然后将固体溶于热乙醇(30mL)中。 过滤除去催化剂并用乙醇洗涤。 在将乙醇真空浓缩后获得固体产物。 | ||||||
90% | With Al2O3–SiO2–MgO nanocomposite In ethanol at 20℃; for 1.17 h; | 一般步骤:在典型的方法中,将1mmol芳香醛与1mmol丙二腈在5ml乙醇中混合,置于圆底烧瓶中。 然后向其中加入20mg ASM50,并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表1中所示的时间。通过TLC监测反应进程。 过滤该反应混合物后,用乙醇洗涤固体并干燥。 除去溶剂,将得到的固体产物残余物用乙醇结晶。 | ||||||
90% | With Fe3O4(at)SiO2(at)CuO–Fe2O3 (binary copper and iron oxides immobilized on silicalayeredmagnetite) In water for 0.08 h; Reflux | 一般步骤:在装有磁力搅拌器的圆底烧瓶(10mL)中,将苯甲醛(0.106g,1mmol),丙二腈(0.073g,1.1mmol)和H 2 O(2mL)的混合物在室温下充分混合。 温度。 然后加入Fe3O4(at)SiO2(at)CuO-Fe2O3(30mg),并将所得混合物在回流下搅拌4分钟。 通过TLC监测反应进程(洗脱液:EtOAc /正己烷:2/4)。 反应完成后,通过外部磁体分离催化剂,并用EtOAc(2×5mL)萃取反应混合物。 然后将有机溶液用无水Na 2 SO 4干燥。 蒸发溶剂,得到纯的亚苄基丙二腈,产率为90%(0.139g,表3,条目1)。 | ||||||
89% | With piperidine In ethanol at 20℃; for 5 h; | 通用方法:将丙二腈(10.0mmol)加入搅拌的苯甲醛(10.0mmol)和哌啶(1.0mmol)的乙醇(10mL)溶液中。 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5小时。 形成沉淀物并通过抽滤收集,用正己烷/乙醇(v / v = 10:1)洗涤,然后在高真空下干燥。 | ||||||
89% | With bismuth (III) nitrate pentahydrate In water for 0.42 h; Reflux; Green chemistry | 一般步骤:在圆底烧瓶中,将相应的醛(1mmol)和催化量(3mol%)的Bi(NO 3)3水/乙醇(10mL)在室温下搅拌2分钟,然后丙二腈(1.1) 加入mmol)。 将反应混合物回流20分钟。 在反应完成(TLC分析)后,过滤Bi(NO 3)3用于下一次使用,并将滤液在室温下保持过夜以进行结晶。 过滤晶体,用水洗涤,干燥,并从热乙醇中重结晶。 | ||||||
89% | With C9H20NO2(1+)*C2H3O2(1-) In water at 25℃; for 0.17 h; Green chemistry | 通用方法:将活化的亚甲基化合物4(0.5mmol),羰基化合物5(0.5mmol),IL催化剂(10mol%)和水(1mL)的混合物在室温下在25mL圆底烧瓶中搅拌。 在反应完成后(通过TLC监测),反应混合物总是在圆底烧瓶中固化。 然后过滤固化的混合物并用冷水(5mL)洗涤以除去IL催化剂,并在减压下蒸发以获得目标产物6.通过硅胶柱色谱法使用石油醚/乙基纯化6l的产物。 乙酸盐(8:1)作为洗脱液,在减压下除去溶剂后得到纯产物。 | ||||||
85% | at 95℃; for 6 h; | 通用方法:将芳香醛(10.0mmol),丙二腈或氰基乙酸乙酯(11.0当量),吡啶(10.0mmol)的混合物在95℃下搅拌6小时。 通过使用TLC监测反应进程。 反应完成后,将水(10mL)加入到反应混合物中,用二氯甲烷(3×10mL)萃取,合并的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,真空蒸发溶剂。 使用己烷作为洗脱液,通过柱色谱法纯化粗产物,并表征为b-氰基苯乙烯1a-m。 | ||||||
75% | With calcium ferrite In methanol for 0.75 h; Reflux; Green chemistry | 一般步骤:向充分搅拌的醛(1mmol)和活性亚甲基化合物(1mmol)在10mL甲醇中的反应混合物中加入铁酸钙(5mmol)催化剂并重新加入一段时间。 通过TLC监测反应进程。 在反应完成时,借助外部磁体除去催化剂。 滗析上清液,并在真空旋转蒸发器上浓缩反应混合物,得到粗制物质,其使用EtOAc:己烷混合物重结晶。通常,不需要进一步纯化固体产物。 然而对于液体混合物,通过硅胶柱色谱(100-200目尺寸)纯化粗产物以得到纯化合物。 所有产品均经过1H和13CNMR光谱,质谱和FTIR光谱分析(见电子支持信息)。进一步使用催化剂检测其可回收性和效率。 | ||||||
|
更多
|
|
|
|
一般 | |
编码 | 说明 |
P101 | 如需求医,请随身携带产品容器或标签。 |
P102 | 切勿让儿童接触。 |
P103 | 使用前请看明标签。 |
预防 | |
编码 | 说明 |
P201 | 使用前取得专用说明。 |
P202 | 在所有的安全预防措施被阅读和理解之前不要处理。 |
P210 | 远离热源、 热表面、 火花、 明火和其他点火源。禁止吸烟。 |
P211 | 切勿喷洒在明火或其他点火源上。 |
P220 | 远离服装和其他可燃材料。 |
P221 | 采取任何预防措施,以避免与可燃物混合。 |
P222 | 不得与空气接触。 |
P223 | 由于其与水的剧烈反应和可能引起的火灾,远离任何与水接触的可能。 |
P230 | 保持湿润。 |
P231 | 用惰性气体处理。 |
P232 | 防潮。 |
P233 | 保持容器密闭。 |
P234 | 只能在原容器中存放。 |
P235 | 保持低温。 |
P240 | 搁置/结合容器和接收设备。 |
P241 | 使用防爆的电气/通风/照明等设备。 |
P242 | 只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。 |
P243 | 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。 |
P244 | 阀门及紧固装置不得带有油脂或油剂。 |
P250 | 不得遭受研磨/冲击/摩擦等 |
P251 | 高压容器:切勿穿刺或焚烧,即使不再使用。 |
P260 | 不要吸入 粉尘/烟/气体/气雾/蒸气/喷雾。 |
P261 | 避免吸入 粉尘/烟/气体/气雾/蒸气/喷雾。 |
P262 | 严防进入眼中、接触皮肤或衣服。 |
P263 | 怀孕和哺乳期间避免接触。 |
P264 | 处理后要彻底清洗...... |
P265 | 处理后请将皮肤彻底洗净。 |
P270 |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、饮水或吸烟。 |
P271 |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。 |
P272 | 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。 |
P273 |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。 |
P280 | 戴防护手套/穿防护服/戴防护眼罩/戴防护面具。 |
P281 | 根据需要使用个人防护装备。 |
P282 | 戴防寒手套和防护面具或防护眼罩。 |
P283 | 穿防火或阻燃服装。 |
P284 | 佩戴呼吸防护装置。 |
P285 | 如果通风不足,请佩戴呼吸防护装置。 |
P231 + P232 | 在惰性气体下处理。 防潮。 |
P235 + P410 | 保持凉爽。 避免日晒。 |
响应 | |
编码 | 说明 |
P301 | 如误吞咽: |
P301 + P310 | 如误吞咽:立即呼叫解毒中心或医生。 |
P301 + P312 | 如误吞咽:如感觉不适,呼叫解毒中心或医生/医生。 |
P301 + P330 + P331 | 如误吞咽: 漱口。不得诱导呕吐 |
P302 | 如皮肤沾染: |
P302 + P334 | 如皮肤沾染:浸入冷水中/用湿绷带包扎。 |
P302 + P350 | 如皮肤护理: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净。 |
P302 + P352 | 如皮肤沾染:用大量肥皂和水充分清洗。 |
P303 | 如皮肤(或头发)沾染: |
P303 + P361 + P353 | 如皮肤(或头发)沾染:立即去除/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。 用水/淋浴冲洗皮肤。 |
P304 | 如误吸入: |
P304 + P312 | 如误吸入:如感觉不适,呼叫中毒急救中心/医生…… |
P304 + P340 | 如误吸入: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,保持呼吸舒适体位。 |
P304 + P341 | 如果吸入:如果呼吸困难,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呼吸舒适的姿势休息。 |
P305 | 如进入眼睛: |
P305 + P351 + P338 | 如进入眼睛: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。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 地取出,取出隐形眼镜。继续冲洗。 |
P306 | 如沾染衣服: |
P306 + P360 | 如沾染衣服:立即用水充分冲洗沾染的衣服和皮肤,然后脱掉衣服。 |
P307 | 如果暴露: |
P307 + P311 | 如果暴露:呼叫解毒中心或医生/医生。 |
P308 | 如接触到或相关暴露: |
P308 + P313 | 如接触到或相关暴露:求医/就诊。 |
P309 | 如果暴露或感觉不适: |
P309 + P311 | 如果暴露或感觉不适:呼叫解毒中心或医生。 |
P310 | 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/医生/…… |
P311 | 呼叫中毒急救中心/医生/…… |
P312 | 如感觉不适,呼叫中毒急救中心/医生/…… |
P313 | 求医/就诊。 |
P314 | 如感觉不适,须求医/就诊。 |
P315 | 立即求医/就诊。 |
P320 | 紧急的具体治疗(见本标签上的……)。 |
P321 | 具体治疗(见本标签上的……)。 |
P322 | 具体措施(见本标签上的……)。 |
P330 | 漱口。 |
P331 | 不得引吐。 |
P332 | 如发生皮肤刺激: |
P332 + P313 | 如发生皮肤刺激:求医/就诊。 |
P333 | 如发生皮肤刺激或皮疹: |
P333 + P313 | 如发生皮肤刺激或皮疹:求医/就诊。 |
P334 | 浸入冷水中/用湿绷带包扎。 |
P335 | 掸掉皮肤上的细小颗粒。 |
P335 + P334 | 刷掉皮肤上的松散颗粒。 浸入凉水中/用湿绷带包裹。 |
P336 | 用微温水化解冻伤部位。不要搓擦患处。 |
P337 | 如长时间眼刺激: |
P337 + P313 | 如眼刺激持续不退:求医/就诊。 |
P338 |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,取出隐形眼镜。继续冲洗。 |
P340 | 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,保持呼吸舒适体位。 |
P341 | 如果呼吸困难,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呼吸舒适的姿势休息。 |
P342 | 如有呼吸系统病症: |
P342 + P311 | 如出现呼吸系统病症:呼叫中毒急救中心/医生/…… |
P350 | 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净。 |
P351 | 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。 |
P352 | 用水充分清洗/…… |
P353 | 用水清洗皮肤/淋浴。 |
P360 | 立即用水充分冲洗沾染的衣服和皮肤,然后脱掉衣服。 |
P361 | 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。 |
P362 | 脱掉沾染的衣服。 |
P363 |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。 |
P370 | 火灾时: |
P370 + P376 | 火灾时:如能保证安全,设法堵塞泄漏。 |
P370 + P378 | 火灾时:使用……灭火。 |
P370 + P380 | 如果发生火灾:疏散区域。 |
P370 + P380 + P375 | 火灾时:撤离现场。因有爆炸危险,须远距离灭火。 |
P371 | 在发生大火和大量泄漏的情况下: |
P371 + P380 + P375 | 如发生大火和大量泄漏:撤离现场。因有爆炸危险,须远距离灭火。 |
P372 | 爆炸危险 |
P373 | 火烧到爆炸物时切勿救火。 |
P374 | 在合理的距离内采取正常预防措施进行灭火。 |
P375 | 因有爆炸危险,须远距离救火。 |
P376 | 如能保证安全,可设法堵塞泄漏。 |
P377 | 漏气着火:切勿灭火,除非能够安全地堵塞泄 漏。 |
P378 | 使用……灭火。 |
P380 | 撤离现场。 |
P381 | 在安全的前提下,消除一切火源 |
P390 | 吸收溢出物,防止材料损坏。 |
P391 | 收集溢出物。 |
存储 | |
编码 | 说明 |
P401 | 存放须遵照…… |
P402 | 存放于干燥处。 |
P402 + P404 | 存放在干燥的地方。存放在密闭容器中。 |
P403 | 存放于通风良好处。 |
P403 + P233 |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。 保持容器密闭。 |
P403 + P235 |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。 保持凉爽。 |
P404 | 存放于密闭的容器中。 |
P405 | 存放处须加锁。 |
P406 | 存放于耐腐蚀的容器中。 |
P407 | 堆垛或托盘之间应留有空隙。 |
P410 | 防日晒。 |
P410 + P403 | 避免阳光照射。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。 |
P410 + P412 | 防日晒。不可暴露在超过50℃/122℉的温度下。 |
P411 | 贮存温度不超过…… |
P411 + P235 | 贮存温度不高于……的环境下。保持凉爽。 |
P412 | 不要暴露在超过50℃/122℉的温度下。 |
P413 | 温度不超过……时,贮存散货质量大于…… |
P420 | 单独存放。 |
P422 | 将内容存储在…… |
处理 | |
编码 | 说明 |
P501 | 根据……来处置内装物/容器 |
P502 | 有关回收和循环使用情况,请咨询制造商或供 应商 |
物理危险 | |
编码 | 说明 |
H200 | 不稳定爆炸物 |
H201 | 爆炸物;整体爆炸危险 |
H202 | 爆炸物;严重迸射危险 |
H203 | 爆炸物;起火、爆炸或迸射危险 |
H204 | 起火或迸射危险 |
H205 | 遇火可能整体爆炸 |
H220 | 极其易燃气体 |
H221 | 易燃气体 |
H222 | 极其易燃气雾剂 |
H223 | 易燃气雾剂 |
H224 | 极其易燃液体和蒸气 |
H225 | 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|
H226 | 易燃液体和蒸气 |
H227 | 可燃液体 |
H228 | 易燃固体 |
H240 | 加热可能爆炸 |
H241 | 加热可能起火或爆炸 |
H242 | 加热可能起火 |
H250 | 暴露在空气中会自燃 |
H251 | 自热;可能燃烧 |
H252 | 数量大时自热;可能燃烧 |
H260 | 遇水会释放出可燃气体,可能会自燃 |
H261 |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 |
H270 | 可能导致或加剧燃烧;氧化剂 |
H271 | 可能引起燃烧或爆炸;强氧化剂 |
H272 | 可能加剧燃烧;氧化剂 |
H280 | 内装高压气体;遇热可能爆炸 |
H281 | 内装冷冻气体;可能造成低温灼伤或损伤 |
H290 | 可能腐蚀金属 |
健康危险 | |
编码 | 说明 |
H300 | 吞咽致命 |
H301 | 吞咽中毒 |
H302 | 吞咽有害 |
H303 | 吞咽可能有害 |
H304 | 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致命 |
H305 | 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有害 |
H310 | 和皮肤接触致命 |
H311 | 和皮肤接触有毒 |
H312 | 和皮肤接触有害 |
H313 | 皮肤接触可能有害 |
H314 |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|
H315 | 造成皮肤刺激 |
H316 | 造成轻微皮肤刺激 |
H317 |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|
H318 | 造成严重眼损伤 |
H319 | 造成严重眼刺激 |
H320 | 造成眼刺激 |
H330 | 吸入致命 |
H331 | 吸入有毒 |
H332 | 吸入有害 |
H333 | 吸入可能有害 |
H334 | 吸入可能导致过敏或哮喘病症状或呼吸困难 |
H335 |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|
H336 | 可引起昏睡或眩晕 |
H340 | 可能导致遗传性缺陷 |
H341 | 怀疑会导致遗传性缺陷 |
H350 | 可能致癌 |
H351 | 怀疑会致癌 |
H360 | 可能对生育能力或胎儿造成伤害 |
H361 | 怀疑对生育能力或胎儿造成伤害 |
H362 | 可能对母乳喂养 的儿童造成伤害 |
H370 | 对器官造成损害 |
H371 | 可能对器官造成损害 |
H372 | 长期或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|
H373 | 长期或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 |
环境危险 | |
编码 | 说明 |
H400 |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|
H401 | 对水生生物有毒 |
H402 | 对水生生物有害 |
H410 |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|
H411 | 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|
H412 | 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|
H413 | 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长期持续有害影响 |
H420 | 破坏高层大气中的臭氧,危害公共健康和环境 |
抱歉,该产品已下架
返回首页填写一下信息(我们会尽快回复您的询单)
工作单位*
姓名*
电话*
邮箱*
CAS号*
重量*
产品*
备注